这是「盖亚说」的第23次自说自话。
不要围绕目标渠道制定策略,而要关注你的客户在旅程每个阶段的行为和需求。
—— 《内收留是营销之本》
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微信的“拍一拍”,上线了一天,就热度消退了。严重怀疑是不是为了蹭当天热搜回回的排位,「沸」一下就跑。
这个功能挺鸡肋的,想理你的人不用「拍」,不想理你的人,就算被你「拍死」了,也不肯跑出来诈尸。
它和QQ的震动模式异曲同工,但更符合现在小心翼翼的「轻社交」需求。
想打招呼,怕冷场,但是互动成功率高。基本排序为:在吗 < 怕一拍 < 震动。
假如可以给微信产品经理提建议,有一些些改变应该不难吧。
延长撤回消息时间
目前已知的个人微信是2分钟内,企业微信则是5分钟内可撤回。既然可以从2分钟到5分钟,后悔药都造出来了,怎么就不能搞个加强版呢?
好歹来个30分钟吧。
一不小心说错话(这样的情况每一刻都在发生),开个会,上个卫生间,倒个水,5分钟过往,你已经被钉上了道德十字架。
一样是救人,多救一些不好吗?我愿意成为「微信名单」上的一员。
延长文件过期时间
确实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习惯用钉钉、企业微信及其他自由行的办公软件来切割工作和生活,但总有一些应酬而生的社交关系,客套对话,一个表情包退场之后再也不约。
企业微信的未读文件不会过期,而个人微信里的,则极易过期。因此假如你一头热地加进了很多学习社群,开启了信息免打搅模式,也没有当天重温所有讯息的习惯,那你进群的价值就少了一半。
由于大多你也打不开了,瓜太多,不知从何吃起,还多了一些悬疑推理色彩,由于全是404碎片化线索。
对某些特定信息设置已读功能
在MSN时代,我就很喜欢这个功能,也少了很多自欺欺人的桥段。“不是不想回我,是太忙没看到。”
别多想,问,就是不想回。
多点直接少点客套。
作为一个社交恐惧患者,有一次加了一名销售,但是无奈当时的公司确实没有多余的预算来促成合作,在被追问几次之后,我就默默地把TA删除了,以为这无声的信息TA能懂,没想到TA把好友申请当成了聊天工具,一次次灵魂拷问我,“怎么了怎么了?怎么不理我了呢?”“怎么把我删了呢?”“出了什么事情呢?”
近来的微信新功能中,我最喜欢的是“在看”功能,取代了之前的“赞”,有价值多了,也不是自己意淫,数据显示固然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,但整体流量是上升的,而且幅度还不小,可以想见「朋友圈阅读」已经不是首要的公众号阅读来源。
当微信加了越来越多的「不算朋友」的人,社交自由也越来越少,发个朋友圈怕老板觉得上班不认真,怕被那些「在吗」的发现「原来你在」。“在看”就避免了这种尴尬,究竟还有很多人都没发现这个功能,而且过了一段时间你的“在看”就会被完全覆盖,加之一些朋友圈限期可见的设置,保护壳很完美了。
当然有一说一,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,为啥不直接就封闭这个功能呢。